当“发源地”的刻刀凿开文明年轮
当“奠基地”的夯土筑起时代坐标——
这座被开端词语紧紧绑定的城市
总在历史长卷里占据着醒目的C位
(请横屏观看,霞光下的湘潭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舜帝韶乐,奏响华夏音乐文明千年先声
潭州驿道,催生中国首条汽车公路的胎动
天下壮县,米市药都的帆影曾压弯湘江
韶山星火,淬炼改天换地的信仰火种
白石画笔,泼墨出乡土与艺术的世纪对话
而今“海牛”潜渊,2000米蓝海刻下231米中国深度
湘钢智造谷的齿轮,咬合世界级电传动风暴的初啼
(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,摄影@莫正德)
▼
当悠扬的歌谣漫过金黄的稻浪
“东方红,太阳升……”
韶峰便托起那颗闪耀天地的红太阳
1500多年来
湘潭这座城市始终在
汤汤湘江与郁郁韶峰之间
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本色
当“红”不让
(韶峰,图片来源@韶山市委宣传部)
▼
面向2035
《湘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
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提出
围绕“四区一地”战略定位
全方位融入长株潭都市圈
将湘潭建设成为
开放智造谷 人文幸福城
(日新月异的湘潭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湘潭,古称“潭州”
地处湘江之曲而多“潭”
得名为“湘潭”
自南朝梁天监年间置县
1500余年的岁月沉淀
文脉历史源远流长
(湘潭之光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这里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
拥有红色资源339处,位居湖南第一
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走出
缔造新中国、影响全世界
开国元勋彭德怀、开国大将陈赓、谭政等老一辈革命家功勋卓著、彪炳史册
(毛泽东故居&彭德怀纪念馆,摄影@新湘潭 喻名才&陈旭东)
▼
这片承载初心火种的厚土
历经风雨洗礼
从未有丝毫的黯淡
今日韶山
映山红年年盛放
当韶峰托起初升的霞光
铜像广场的晨曦浸透信仰
“我的韶山行”点燃青春热血
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誓言响彻云霄
每年近两千万瞻仰者的身影
一百二十万次研学的洗礼
皆在印证:
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
是这片土地永恒的承诺
(资兴市市立中学“我的韶山行”红色研学活动,图片来源@南国郴州)
▼
擦亮红色名片
《规划》如针线
串联起散落的“红色珍珠”
打造“一湾两心,一带一环”全域魅力格局
(文化旅游融合规划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从韶山冲的星火燎原
到世界瞩目的文旅新篇
湘潭正以昂扬的姿态
推进文旅融合协同发展
建设长株潭“红三角”
向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
红色文化旅游城市扬帆
(璀璨夺目的湘潭夜景,摄影@田年经)
▼
这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
自蒋琬经世济民的智慧烛照蜀汉
至曾国藩湘军旌旗漫卷处儒风猎猎
从齐白石老人水墨点染的灵动虫虾
到王闿运杨度笔底吞吐的天地风云
“黎氏八骏”的家族传奇与吕骥、萧三的铿锵乐章……
140位历史文化名人
如璀璨星辰,照亮湘潭的天空
(韶山银河渡槽,摄影@贺文杰)
▼
碧泉书院里
胡安国父子播下的理学种子破土而出
“湘学之源”从此奔涌成浩荡长河
岳麓书院的楹联于此溯到源头活水
王夫之船山学的火种早在此预埋
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弦歌不绝
经世致用、敢为人先的湖湘魂魄
深深融入湘潭人的血脉
成为支撑城市挺立的无形脊梁
(碧泉书院规划建设效果图,图片来源@湘潭县自然资源局)
▼
这里孕育出了“湘潭味”城总文化
“总”是湘潭独有的街道通名
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
从湘潭三大桥,到窑湾街道石嘴垴
依次是“一总”到“十八总”
“万商云集,千帆林立”
“千年十八总,传世金湘潭”
见证了湘潭经济的繁荣昌盛
(窑湾古韵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十八总附近的“窑湾”
曾是清代时增添的“十九总”
万楼飞檐曾丈量商船的高度
“十八总”的麻石街心
至今嵌着赣商骡马的蹄印
当暮色漫过码头的拴船石
老闸边的渔火
仍在复刻当年千帆竞发的星图
承接着这厚重的历史与繁华的记忆
湘潭正对标旅发大会
打造从杨梅洲、窑湾至万楼的5A级城市休闲度假区和文旅消费目的地
(万楼,图片来源@新湘潭)
▼
如今漫步窑湾历史文化街区
青石板路蜿蜒
传统店铺琳琅满目
灯笼把“总”字旗幡重新染红
老字号门环叩响的回声里
城总文化正从砖缝里长出新的年轮
(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,图片来源@新湘潭)
▼
留住老城记忆
守护全国独有的“湘潭味”
筑牢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根基
规划建立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
划定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
明确各类保护范围出现重叠时
按最严格要求执行
从顶层设计到刚性约束
足见今日湘潭
赓续历史文脉、守护城市灵魂的赤子之心
千里湘江,一路逶迤
在湘潭划出一道
长达42公里“U”弧湾
江面为湘江全域最宽
堪称“千里湘江第一湾”
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
让湘潭自古便是湘中重镇
因工业而兴,因产业而旺
(千里湘江第一湾,摄影@田年经)
▼
忆往昔,湘潭以铿锵步伐
踏入国家“一五”“二五”发展浪潮
作为首批重点工业城市
书写了全国第一套地铁车辆电机电气成套设备的诞生传奇
驱动第一辆城市轻轨车驶向远方
“十里钢城”烟火璀璨
是工业辉煌镌刻的烫金印章
(金杯电工电磁线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时光流转,湘潭产业版图蓬勃生长
36个工业门类如同繁茂根系
8家上市企业在商海破浪
湘钢、吉利、蓝思科技等巨轮
加速驶向发展的壮阔海洋
“三优三特”现代产业集群
正以蓬勃之势崛起
(湘钢全国首个5G工厂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先进钢铁、汽车和新能源材料
三大超千亿级优势主导产业
撑起城市经济的天空
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、电机电控电传动与高端装备制造、高端医疗器械
三大超百亿级新兴特色产业
锚定智造转型的新航向
(湘牵自主研发的全省首台新能源调车机车下线&湘电动力等集群企业实施“三改一扩”,摄影@李新辉)
▼
电机电控产业集群
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
特高压输变电装备
晋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
“国”字号实现零的突破
(湘潭电化&湖南裕能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前瞻布局前沿材料、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未来新兴产业
省级产业集群在县市区全面开花
湘潭,成功跻身
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6位
以硬核实力完成
从“十里钢城”到“智造重镇”的华丽蜕变
当湘钢的“钢筋铁骨”
托起港珠澳大桥的雄浑脊梁
那是力量的象征,更是匠心的见证
(崇德科技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开放智造谷,是未来的起点
全面落实国家与区域发展要求
融入沪昆发展轴、京广发展轴、渝长厦发展轴三大发展轴
衔接沿海城市群
推动长株潭融城一体
做大做强做优核心增长极
共建长株潭“一座城”
打造湖南省“三高四新”示范样板
肩负着重重使命
湘潭以智造为引擎,澎湃创新强音
更以产业为羽翼,翱翔时代苍穹
(深国际·湘潭综合物流港,摄影@湘潭在线 方阳)
▼
聚力打造世界级智造集群
规划强化提升“产业链”
在湘潭高新区、湘潭经开区
布局“特色产业园”
划定市辖区产业园区边界75.73平方公里
保障产业发展空间
构建“两大平台,三园多点”的城乡产业空间格局
驱动城市经济巨轮破浪前行
长株潭领跑三湘
湘潭向着发展C位全速冲刺
(湘潭经开区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湘莲高洁
映照着学士儒雅
莲城的发展脉络里
镌刻着千年的求知渴望
(请横屏观看,湘莲之乡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东山书院灯火,点燃教育火种
昭潭书院晨钟,叩响勤学韵律
文庙飞檐下,书声穿越风雨
这片土地,以重教尚学为根
孕育出无数追光逐梦的理想
(岁月沉淀的文化殿堂,制图@新湘潭)
▼
左右滑动查看
理想的力量
让湘潭科技创新“成色”愈发耀眼
2022年湘潭获批
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
《湖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》显示
湘潭市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省第二
有中部“智造谷”之称的湘潭高新区
2024年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
排名全国第三
(湘潭高新区创新大厦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作为湖南第二科教中心
湘潭目前拥有5所本科、7所专科
在校大学生24万
每百人有8.9名在校大学生、9.2名科技工作者
全市高新技术企业860家
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5家
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.11%
在潭高校技术合同输出额增长23.6%
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64.2%
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第60位、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63位
传承着敢为人先的红色基因
这座城市的科技“研”值分外夺目!
(夜色里的湘潭大学,摄影@田年经)
▼
看!苍穹之上
汤洪波,湘潭伢子
用湘音叩响太空的门扉
让世界听见莲城的骄傲与荣光
听!深海之中
“海牛”轰鸣,万步炎教授
带领科研团队,向海底极限挑战
湘钢的车间里
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、湘钢焊接顾问艾爱国
化身“钢铁裁缝”
以“焊花”绽芳华
(湘钢文化园,图片来源@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)
▼
刷新湘潭“研”值
2035规划蓝图里,大力培育“创新链”
建设支撑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的创新空间
聚力共建湘江西岸科创走廊
强化湘江科学城、湘潭大学城与长沙岳麓国家大科城的联动发展
推动资源互动与联合创新
(一江两岸效果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高水平建设湘江科学城
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
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
建设黄家湾国际人才小镇
和兴隆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
加快推进湘潭大学城建设
智慧的火花
将在湘潭汇聚成星河
(湘潭大学城规划效果图&兴隆湖科技中心效果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从历史深处走来
湘潭依然风华正茂
正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力源
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
(湘江,制图@新湘潭)
▼
“北有红旗渠,南有韶山灌区”
韶山灌区,湖南目前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
润泽湘潭、长沙、娄底3市7县100万亩农田
岁岁书写“喜看稻菽千重浪”的丰收赞歌
(韶山灌区,摄影@李新辉)
▼
良田育珍馐,风味自今朝
“一部湘菜史,半部湘潭写”
“玩在长沙,吃在湘潭”
湘潭,是湘菜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镇
毛氏红烧肉、剁椒鱼头、冰糖湘莲、雪水臭豆腐……
一桌地道的湘潭菜,足以点燃你的味蕾
韶峰茶、湘潭灯芯糕、龙牌酱油、羊鹿毛尖
亦是湘潭风味的闪亮名片
(湘潭美食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这些美食名片的背后
离不开扎实的农业根基与科学的产业布局
湘潭正着力构建
“一区三圈”的现代农业空间格局
让每一种特色农产品
在规划蓝图上都有其清晰定位
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
(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从七星村的诗意出发
在水府庙遇见“湘中西湖”
“一江两水、一心三片”的生态画卷
在湘潭大地徐徐铺展
这是守护城市的安全脉络
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
(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版图里
湘潭的绿意仅次于长沙
这跃动的生态绿脉
正悉心守护着
都市人向往的“诗与远方”
(长株潭绿心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向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
“一带、一心、十廊、多园”的绿地系统
推动“三分钟见绿、五分钟见园”
让脚步随时踏入自然的怀抱
(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规划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紧扣“湘潭向北、一江四岸”理念
昭山地区成为
“湘潭向北”发展的示范区和桥头堡
“山市晴岚”,还看今“昭”
(昭山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
规划着眼构建
规模合理、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
精心擘画“一湾三带、三心多点”的城乡发展格局
塑造城区“一湾引领,双城驱动”的空间总体结构
“湘江大湾区”市区与县城携手
共赴一场繁荣的约定
(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规划至2035年
中心城区平均路网密度
提高到8公里/平方公里
“十字”型高速铁路,如银龙飞驰
让每一次出发都成为重逢的倒计时
让每段归途都化作乡愁的加速度
(湘潭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建设“三纵二横”城际铁路网、“四纵三横三联”高速公路网、五座通用机场
形成15处跨江通道
创造更多“走出去”“引进来”的发展机遇
(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为提升中心城区治理水平
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
规划至2035年
打造2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、7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
公共服务网络活力充盈
(风景优美的爱劳渠百亩湖公园,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,摄影@湘潭在线 陈旭东)
▼
建成市级文化设施16处、市级体育设施7处、市级医疗卫生设施21处、市级养老服务设施5处……
城市功能日臻完善
新增湘潭市自然博物馆、科技馆、美术馆、音乐厅等高品质文化地标
让艺术与思想,在生活中绽放光芒
仰天湖国际峰会中心的崛起
更将为这座城市
注入国际视野与智慧碰撞的新动能
(仰天湖峰会中心效果图,图片来源@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▼
从舌尖的烟火到出行的畅达
从教育的沃土到康养的家园
湘潭以爱为笔,以心为墨
书写着让人眷恋的幸福栖居
每一处细节,都在诉说:
未来的湘潭,更是“幸福家”!
(碧水蓝天满莲城,图片来源@湘潭在线)
▼
规划引领·美好生活
为确保2035规划蓝图落地
湘潭在全省率先
推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、专项规划
同步编制、充分衔接
实现“多规合一”
循着这份科学指引
活力湘潭以“总”揽C位的气概
驰骋于高质量发展赛道
当“红”不让!
来源:湖南自然资源
编辑:朱婷劼